当前位置:首页 >> 新技术、信息化 >>详细内容

搭建服务平台,用好社会资源,推动模具行业快速发展

来源:       时间:  2011-05-20 10:34
                                                 安徽省模具行业协会   昝向明
        安徽是制造业大省之一,强大的市场需求拉动了安徽省模具工业快速发展。2010年底全省模具厂点已达1500多家,从业职工达3万人,模具工业总产值超50亿元,出口达3000万美元。其中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上的模具企业800多家,亿元以上的五家,其中两家达到2亿以上,拥有一批国内知名度较高的模具产品,安徽模具制造的聚集区域正在形成。
        目前已形成以芜湖瑞鹄和合肥江淮为代表的汽车模具基地,以滁州市为代表的家电模具基地;以铜陵三佳科技为代表的型材挤出模和集成电路封装模基地;以宁国中鼎、合肥大道为代表的橡胶密封件和汽车轮胎模具基地;以及以蚌埠北泰底盘和黄山三佳谊华为代表的精密级进模具基地。塑料型材挤出模、集成电路封装模、精密级进模、冰箱吸塑发泡模以及模具标准件等部分产品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汽车覆盖件模具、橡胶轮胎活络模具也快速发展,已达到国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冰箱吸塑发泡模已占国内市场70%左右。模具行业地域分布特色日渐成形。
我省模具工业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同沿海发达省市相比,同快速发展的安徽制造业对模具的需求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一是产品结构不合理。普通低档模具产能过剩,高档模具如大型精密冲压模具和注塑模具能力不足,尤其中、高档车体外件模具、注塑模具还要依靠外省和进口。二是企业结构不合理,专业化程度低。三是模具人才缺乏,特别是中、高级模具人才不足,开发、创新能力差。
        为此,我会积极以行业服务为宗旨,形成全产业链系统服务,以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
        一、构建模具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推进行业信息化、资源化建设
        1、组建模具网站实现企业间的交流与沟通
2006年开始组建安徽模具网,主要为中小模具企业提供技术设计、项目咨询、人才培训、创业辅导等服务。目前平台现有专业服务人员28人,购置服务设备50余台(套),建设有860余平方米的服务场地和2万余平方米的模具创业园区。强化模具企业的信息沟通。实现技术、信息等资源的共享,企业可以通过网站为自己做宣传且实现行业间的交流与沟通、资源共享的目的。累计开展技术研发、工艺改进、创业辅导、人才培训等服务活动500人次,服务企业116近家。于2010年9月被省经信委认定为“2009年度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2、组织服务团队实现高校、大型模具企业资源的共享
        平台依托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及瑞鹄汽车、江淮福臻、三佳模具等企业的品牌优势和科研资源实力,使中小模具企业也可以同样享受到专业化、高层次的技术服务,以增强市场竞争能力。目前已服务马鞍山联盟模具、力源模具等15家企业,提供产品测试26次。确保了研发模具的精度,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型工艺和模具21副,快速有效的实现企业的自主创新建设。
        3、鼓励产学研合作,加速模具人才培育
        协会积极与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安徽工程大学等省内外高校联系,推动模具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将企业作为大学的研究生、本科生实习、就业基地。同时利用高校的师资力量,为企业职工进行短期培训,增强其业务知识。例如滁州市科创模具制造有限公司与滁州学院开展了较为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其合作方式如下:
        ①科创模具作为西门子的主要模具供应商,被要求以后模具设计需要用UG实现三维设计,但企业缺乏专业的UG人才;
        ②滁州学院新进一批先进四轴、五轴加工中心作为校金工实习中心,但其操作能力不强。
针对以上问题,科创公司与滁州学院开展产学研合作,每周末由滁州学院派遣专门的UG教学人员对企业职工进行辅导,企业派遣高级技工兼任学校金工实习中心指导老师,指导学生实际操作。
        二、运用好国家政策,发挥行业协会的服务效能
        2008年前,模具企业可享受增值税先征后返优惠政策,对企业的发展影响较为巨大。2008年政策取消后,省模协积极主动同国家及省有关部门联系,争取把相关政策用到模具企业,近年来先后把发改委的高技术产业化、中小企业技术改造、节能专项;工信部(经信委)的中小企业发展、技术改造专项;科技部门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科技攻关专项;财政部门的科技成果转化、产业集聚专项等一系列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引进到会员企业,帮助中小模具企业积累了资金,加速发展。重点做了如下工作:
        1、夯实基础,抓模具企业新产品、新技术鉴定及专利申报、标准化工作
        依据《安徽省工业企业技术进步条例》第二十七条,“经国家或者省认定的新产品,从认定之日起所缴纳增值税新增部分的省、市留成部分,3年内全额奖励企业”。同时安徽省各地市财政对企业获得高新技术产品和重点新产品只要经过鉴定,均有2-10万元不等的奖励补助,每项专利补助1500-3000元。协会秘书处邀请专家教授深入企业,帮助整理新产品鉴定材料、产品标准资料、编制专利申报书,陪同企业技术负责人到市省主管部门汇报直至鉴定会召开并获得证书,并以鉴定成果再申报有关专项,争取资金支持,实现全方位、一条龙的保姆式服务。2010年全省模具企业共开发新产品、新技术132项,其中处于国际同类产品水平的32项,处于国内先进水平的37项;国家级重点新产品12项,获得安徽省科学技术奖9项。协助企业制订标准24项,其中有6项已上报国家有关部门,争创行业标准;申报专利79项(其中发明专利31项)。
        2、做好商标、名牌的申报及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
        国家、省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品牌创新,商标、名牌、高新技术企业作为企业不可缺的无形资产。协会致力于督促企业自我保护,积极开展商标、名牌、高新技术企业的申报工作。安徽省政府对企业获得国家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企业奖励100万元,各市获得安徽省名牌和省著名商标奖励10--30万元。各市对获得高新技术企业奖励10--30万元。2010年全省模具企业荣获安徽省名牌产品8项,省著名商标3项。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项。认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6家。
        3、协助会员企业抓重大项目的策划、申报,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
        国家对企业研发、中试、产业化、市场开拓等各个环节都有相应的资金扶持。例如科技部的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就是对企业研发、中试阶段进行资金补助;经信委的技术改造资金和发改委的高技术产业化资金,就是对企业产品产业化、规模化进行支持;商务厅的中小企业市场开拓资金,就是对企业市场化运作进行支持。支持力度少则几十万、多则数百万,对我们模具企业的发展影响是巨大的。一是协助企业提升研发能力,推动建立企业研发机构,例如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实验室等。二是帮助企业实施项目的策划、包装和申报,比如申报中央专项资金补助项目(国债、补助)、中小企业发展资金项目、技术改造项目等。2010年国家、省用于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在八十亿元以上,我省模具企业争取国家、省专项资金据不完全统计达4800万元。其中科技部的科技攻关项目1600万元,国家中小企业技术改造、国债项目5项770万元,国家中小企业发展资金项目3项460万元,国家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7项610万元,省财政产业集聚补助4项160万元。省技术改造专项4项80万元。
         二、下一步工作思路
        1、积极向政府有关部门进言,参与制定地方优惠政策
        省模协已与安徽省经信委政策法规处联合制定《把模具产业发展摆到重要战略地位来抓》,并向省委、省政府建议,制定相应的地方支持模具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要以抓汽车产业、铜加工产业发展一样,高度重视模具产业的发展。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支持作用,协助有关部门制定和实施“十二五”产业发展规划,加强产业规划指导,明确产业发展重点,为模具产业发展提供配套的金融支持,建立健全扶持模具产业发展政策体系,创造有利于优化模具产业的发展环境,鼓励更多有实力的企业参与模具产业的发展。
        2、进一步提升模具行业协会的服务功能
        安徽省模具行业协会自1993年成立以来,在开展调查研究、制定行业规划和行业标准、促进公平竞争、提供信息与技术服务、开展培训活动等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下一步积极争取政府部门赋予模具协会在行业的规划、结构调整、统计、模具专业展会、行业标准、行业的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行业培训、从业人员岗位资格评审、职称评定及投资项目的可行性论证、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等方面的职责,吸引更多的模具人才聚集。同时,模具行业协会应紧跟国际国内模具发展的趋势,不仅要成为连接政府和企业的桥梁,而且还要成为联系企业和企业的纽带,及时提供反馈各种行业信息;加强行业内部的交流与合作,实现行业自律,促进有序竞争和行业健康发展;加强模具行业与机械装备制造业等相关行业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模具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与发展。

模具行业“十四五”发展纲要   100元/本     联系电话:010-88356463 更多
首页 | 协会概况 | 协会工作 | 联系我们
中国模具工业协会主办唯一官方网站
中国北京海淀区首体南路20号国兴家园四号楼505,506室  邮编: 100044
电话:010-88356463  传真:0086-10-88356461
电子邮件:cdmia@cdmia.com.cn
网站:http://www.cdmia.com.cn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0758号   京ICP备17039305号-1
版权所有中国模具工业协会,未经同意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