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政策司 侯世国
2004年5月
2000 年以来,在国家宏观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整体环境下,国内汽车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呈现高速增长。2001年国内汽车产量为233万辆,比上年增加了13%, 2002年达到325万辆,同比增长39%,去年汽车产量已达到444万辆,同比增长35%,其中轿车同比增长83%。两年内中国的汽车产量翻了一番,提前完成“十五”计划,汽车年产量在国际上排名已由2001年的第8位跃升为第4位。以轿车为主导多类车型的市场销售量大幅度增加,部分产品供不应求。这一情况表明我国的汽车产业已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
推动国内汽车市场需求增长的主要因素是国内私人汽车消费的持续上涨。我国有13 亿人口,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近年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全国人均GDP已超过1000美元,而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批大中城市的人均GDP已超过了3000美元,全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超过10万亿元,一部分居民已具备了购买轿车的经济条件,这一潜在需求正在迅速转化为实际消费。以家用轿车为主导的汽车产品销售持续升温,国内市场私人购车出现前所未有的热潮,社会私人汽车保有量已由2000年的600多万辆上升到2003年的1200多万辆,三年净增600多万辆,等于2002年全年汽车产量的两倍;另外我国城乡道路和高等级公路通车里程迅速增长,道路交通条件有效改善,国家各类建设项目投入增加,如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等一批大型基础设施工程投入建设等等,也都有力地激发了社会需求,促进了汽车产品生产的持续扩大。
一、汽车工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的推动力
汽车工业是一个国家工业化水平和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国家综合经济实力的具体体现,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中都有汽车工业带动和支撑的重大作用。我国汽车工业在50多年的发展进程中,通过国家扶持,企业努力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及装备,到目前已基本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汽车产品制造体系。
我国汽车工业对国民经济的推动和支撑作用也日益增强,一是对上游制造业的带动,如对机械、金属冶炼、橡胶制品、纺织、皮革、石油等产业带动的工业增加值是其自身的2 倍多。二是可推动汽车销售、维修、加油站、信贷、保险、公路运输等下游服务业增加30-80%的投入。三是汽车工业不仅能容纳大量的直接就业,也创造了1 比11的高比例的间接就业。另外汽车工业的发展对改善居民消费结构,加速经济结构调整,推动城市化进程都有重要的引导和促进作用。我国汽车市场潜力巨大,加快发展汽车产业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汽车工业已成为当前经济领域中投资的热点
由于市场需求强劲增长,高额的投资回报,以及汽车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直接激发了各方面投资汽车产业的积极性。部分企业加大投资力度,调整产品品种,扩大生产能力,力求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把企业做大,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一些企业利用民间资本和外资积极进入汽车领域的机遇,引进资金、技术和现代管理机制,以求新的发展;部分地方政府把汽车工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出让土地,优惠税收,改善环境,以吸引国内外资金、技术前来投资发展汽车。汽车工业已成为当前社会经济领域中投资发展的热点。据调查,当前汽车行业投资行为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投资产品适应市场需求和发展方向,促进了汽车产品结构的优化。大多数企业未来规划的重点是市场销售旺盛、需求潜力很大的轿车和重型载货车,其中轿车占全部新增能力的57%。为适应市场竞争,企业推出新产品的节奏加快,几乎每个星期就有一款新车上市。目前市场上国产轿车品种已有50多种,车型达二百多个,一批具有自主品牌的国产轿车在市场上的影响力逐渐扩大。新产品的性能和质量逐步提高,价格持续下调,两年中轿车产品的价格整体上降低了20-30%,更加刺激了消费者的购买热情,形成了生产和消费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进一步带动了汽车产品结构的优化。
2、国外大型汽车生产企业进入中国汽车领域的步伐加快。中国汽车市场的兴旺和巨大的潜力,以及国外企业转移生产能力的需要,国外大型汽车生产企业进入中国的热情增高,步伐加快。除原已进入中国的企业大都制订了加大投资规模、增加品种、扩大产量的规划外,日本丰田公司与国内企业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拟投资100 多亿元生产皇冠、佳美、陆地巡洋舰等流行品种;日产公司与东风公司进行了全面重组;美国福特、韩国现代、德国宝马、奔驰都陆续进入中国。到目前,世界主要的汽车跨国公司均已在中国建立了合资企业,生产的产品范围涵盖了国内汽车市场的主要品种。这些企业产品技术含量高,品种丰富,具有明显的市场优势,有利于带动国内汽车市场的充分竞争,促进产业的技术进步和向高端发展。
3、汽车企业的大规模重组加速了企业结构的调整。国内汽车企业正在通过联合、兼并和收购等方式进行战略性重组,带动了汽车产业组织结构的调整。一汽、东风和上汽集团都把联合、兼并相关汽车企业作为重要发展举措,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大规模重组。一汽公司重组天津汽车和四川丰田,东风公司参股江苏悦达起亚公司,上汽通用重组柳州五菱和烟台大宇,以及重庆长安收购江苏、河北企业,郑州宇通兼并洛阳、兰州、重庆客车企业,这一系列行为显示我国汽车产业重组的力度正在强化。汽车企业重组后加快了产品的开发换型,扩大经营规模,使集团产品覆盖面更广,竞争力更强。一批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的汽车企业在重组中逐步纳入大企业集团的整体战略之中,以三大集团为核心的一批骨干企业发挥了在行业中的基础和龙头作用,对抑制汽车工业散乱,调整企业结构起到了积极作用。
4、国内民间资本正在积极进入汽车领域。汽车行业的加速发展及国有企业的改制为民间资本的进入提供了机遇。一些民营资本以收购、兼并现有汽车生产企业或受让股权等方式正在进入汽车行业。除吉利汽车公司外,比亚迪公司收购了原秦川公司要主要股权;德龙公司通过收购湘火炬,控股陕汽、川汽;广东日新公司入主成都新大地汽车制造厂,重庆力帆实业公司兼并了北泉客车厂,拟投巨资涉足轿车领域;一些国内家电巨头也有介入汽车产业的意向和行动。
5、汽车产业的投资结构发生变化。外资、民间资本的进入,拓宽了汽车领域的融资渠道,企业筹资能力增强,对银行资金的依赖程度大大减弱。各地发展汽车规划资金来源主要通过自有资金、合作伙伴出资、上市募集等方式取得,银行贷款所占比例较小。投资结构的改变带来了投资行为的转变,投资人风险意识显著增强,重视市场分析和论证,注重产品的竞争力。企业虽然制订了投资规划,但在实际投资运作中大都采取分步实施,滚动发展的方式,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予以调整,投资和经营行为更加理性化。
三、影响汽车产业健康发展的制约因素不容忽视
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是我国经济整体水平和居民消费能力不断提高的必然结果,汽车产品的市场需求将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保持较高的水平,在这种情况下,资金向汽车这样迅速发展并有重大前景的产业集中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当前的汽车投资行为,伴随出现了投资结构改变,企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优化,产品价格不断下降等有利市场调节趋势,这些变化与我们多年来着力贯彻执行的汽车产业政策方向是一致的,有利于汽车工业整体水平的提高和健康发展,表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正在发挥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但是在汽车市场需求迅速扩大,企业投资热情高涨的形势下,由于我国投融资约束机制尚不健全,局部地区和企业投资存在一定盲目性,有过热倾向,同时一些社会环境和资源条件对汽车保有量迅速扩大的状况尚不适应,也不协调,这将成为制约汽车工业健康发展的不容忽视的因素:
1、汽车生产能力的规划设想超过国内市场需求。全国目前已具有整车生产能力600 余万辆,据调查,今后五年内各地在汽车整车方面规划新增生产能力700多万辆,到2007年总生产能力将达到1300万辆。如果这一规划能力得以实现,届时市场上一些汽车品种将出现严重的供大于求,可能出现企业产品积压,能力放空,市场恶性竞争,企业经营效益下降甚至严重亏损,造成投资难以回收,资源浪费等不良后果,甚至引发职工下岗、银行呆坏帐增加等诸多经济和社会问题。
2、在投资中“重整车、轻零部件,重引进、轻开发”的倾向明显。各地新的投资规划中,大都以整车为主,发展基础零部件的项目少;在技术来源上也都倾向于与国外企业合资或合作,直接利用国外企业现有生产技术和车型,尽快推出产品,自主开发研制的产品少。有些企业在并不具备完整生产工艺条件的情况下,通过与外商合作,大量进口汽车总成和散件进行组装,以求快速占领市场。这种做法不利于国内企业掌握核心技术,培养和提高自主开发创新能力,更难于创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
3、部分投资项目未能按现行规定程序进行报批。目前少数企业建立了新的汽车整车生产线,或开发了新的不同类别的车型,投资额度巨大,已经开工建设甚至已经建成,却没有履行规定的报批程序,违反了国家项目管理规定。
4、投资的分散性对尽快改善汽车行业散、乱、弱的状况不利。全国主要省区都对投资和发展汽车十分积极,但是局部地区和部分企业并不具备发展条件,也盲目进入汽车领域,所建生产能力水平低下,规模受到局限,使汽车生产厂点增加,产品重复,布局分散,能力难以向优势企业集中,对改变汽车行业长期存在的散、乱、弱的状况带来不利影响。
5、汽车保有量的迅速扩大对燃油供给、城市交通、环境保护带来新的矛盾。我国原油资源不足,目前三分之一的消费量需要进口,去年国内净进口原油接近1亿吨。随着汽车生产量和保有量的迅速扩大,燃油供需矛盾更加突出,部分大中城市交通及泊车设施不配套,造成交通堵塞,停车困难,城市运行车辆的增加也加剧了空气的污染,这些新情况和新问题,都将成为制约汽车工业健康发展的不利因素。
四、促进汽车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取向
汽车产业对支撑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扩大社会消费、拉动相关行业、缓解就业问题,以及改善和提高居民生活水平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汽车产业正处于一个重要的发展机遇期,政府应根据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制订和实施有力的汽车产业政策,积极引导汽车产业抓住这一机遇,推动汽车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抑制低水平的重复建设,规范生产经营秩序,利用现有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增强国内企业自主开发和创新能力,提高整体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在立足国内市场基础上,扩大全球汽车市场份额,并使其成为国民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推动力量。
为实现这一目标,主要政策方向是:
1、坚持引进技术与自主开发相结合,鼓励汽车生产企业投资、合作建立产品研究和开发机构,调动各方面因素,利用各种资源,推动产、学、研的联合和协作,开展汽车产业基础技术和关键技术研究,创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支持大型汽车企业建立汽车技术开发中心,加强与汽车工业发达国家和地区合作,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在合作与竞争中,增强国内企业自主开发和创新能力,提高管理和营销服务水平。对新建汽车企业,在自主开发能力方面应提出明确要求,限制没有技术的资本进入汽车领域控股汽车企业进行产品组装。
2、根据国家能源结构状况和空间排放标准的要求,支持发展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开展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电池、醇燃料、氢燃料等新型车用燃料、动力以及车用新材料的研究和开发,推动混合动力汽车的生产和使用,降低燃料和材料消耗。
3、加速产业的结构调整和优化,鼓励现有汽车企业以资产为纽带进行联合、兼并和重组,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挥各自优势,形成规模效益,把企业做大做强,创造具有特色的产品品种和品牌,增强竞争能力。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现有骨干汽车企业的重组和对某一地区汽车企业进行全面整合,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同时限制没有技术来源的社会资本与已不具备汽车生产条件的企业进行组合,抑制低水平的重复建设。
4、鼓励企业开发、研制和发展汽车关键零部件,如电子产品、模具的生产和加工,向系统开发、系统配套、模块化供货方向发展,实现规模经营,建立高水平的零部件制造体系,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5、建立统一的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和产品市场准入管理制度,通过制定《道路车辆管理条例》,完善车辆生产、销售、使用维修、报废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逐步形成与汽车产品安全、环保、节能、防盗等有关的技术法规体系,实现汽车产品法制化管理,也有利于进一步理顺政府对汽车产业的管理职能,规范管理行为。
对汽车企业和产品分类设定准入标准,实行动态管理。对企业的设计开发能力、生产设施能力、生产一致性和质量控制能力、销售和售后服务能力等提出明确要求。通过严格的企业和产品准入管理,规范市场竞争秩序,不断改善和提高汽车产品性能,加速劣势企业的退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改变汽车领域长期存在散、乱、弱的局面。
6、加强汽车生产投资项目管理,控制建设新的汽车整车项目,特别是利用各类财政资金的新建、扩建汽车项目,合理引导商业银行货款对汽车领域的投资,坚决抑制不符合产业政策、未按规定程序报批的低水平重复建设投资项目。
7、鼓励汽车整车和零部件的出口,支持具有出口能力的整车和零部件项目的改造和拓展,培育更多的企业走向国际市场,融入国际汽车和零部件生产配套体系。
8、建立和完善产业信息体系,加强产业信息发布和引导,为社会和企业提供汽车产品市场需求、生产、销售、技术和国内外汽车产业发展趋势等信息,引导地方和企业投资方向,有利于投资者准确判断,合理定位,科学决策,减少投资的盲目性。
可以预见,在二十一世纪的初期,中国经济的总体水平会有一个更大的提高,在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的情况下,国家产业政策将更多地运用经济、法律、信息等手段,更多地采用间接方式进行调控,尽快建立起以产业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紧密配合、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宏观经济调控体系,促进我国汽车行业健康、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