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为20792.62亿美元,在全球制造业占比约20%,与美国相当。我国已成为世界制造大国。然而,我国制造业却是大而不强。”12月2日,在广东东莞举行的“数控一代”机械产品创新应用示范工程工作交流会上,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透露,中国工程院开展的《制造强国战略研究》重大咨询项目提出了在2025年进入制造强国行列的指导方针和战略对策。
周济说,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是新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为此,中国工程院2013年1月启动并开展了《制造强国战略研究》重大咨询项目。
经过50多位院士和100多位专家一年多的调研,咨询项目取得初步研究成果,提出了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建议,明确了我国成为制造强国的阶段性目标和各项指标,提出了在2025年进入制造强国行列的指导方针和战略对策。
项目组认为,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核心技术和关键元器件受制于人;产品质量问题突出;资源利用效率偏低;产业结构不合理,大多数产业尚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
怎样才算是制造强国?项目组认为制造强国应具备4个主要特征:雄厚的产业规模、优化的产业结构、良好的质量效益和持续的发展潜力。
根据这些特征,项目组建立了由4项一级指标、18项二级指标构成的制造业评价体系,以美、德、日、英、法、韩等主要工业化国家为参考,计算出其历年来的制造业综合指数。据此,报告预测,我国进入制造强国的进程大概为:2025年可进入世界第二方阵,迈入制造强国行列,2035年将位居第二方阵前列,2045年可望进入包括美、德、日的第一方阵,成为具有全球引领影响力的制造强国。
周济指出,“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体现为四大转变和一条主线,这就是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由低成本竞争优势向质量效益竞争优势转变,由资源消耗大、污染物排放多的粗放制造向绿色制造转变,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其主线是体现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最终目标是打造中国制造升级版,进入制造强国行列,实现工业化。
|